多地爆发,虾染病超9成!破除孢子虫感染,为何要上循环水养殖?

2024-12-02 16:51:00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这几天,位于福建漳州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爆发虾肝肠孢虫病...
      据当地养殖户表示,这次爆发肝肠孢虫病的虾苗,是10月下旬投放的第二批苗种,然而相比于第一批投入的苗种,这一批次检出肝肠孢虫的病菌率超过了90%,10口塘中,少的有2~3口塘,多的有5~8塘,甚至100%的塘口都能检出肝肠孢虫,情况十分严重。
      无独有偶,相似的孢子虫感染在广东、江苏等地也有爆发。
      但相比于福建近期的大规模染病,广东地区的养殖户表示:“虽然部分地区孢子虫的检出量仍然较高,但广东地区下半年小棚养殖南美对虾的的整体情况较为稳定,目前广东孢子虫的发病率仅为20%~30%。”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南美白对虾行情持续低迷,到今年30头规格虾一度跌破20元/斤。当前养虾盈利变得愈发的困难,在目前的养殖环境中,唯有保证较高养殖成功率才是盈利的关键所在。然而,像福建、广东等多地遭遇孢子虫的袭击,有的养殖户不得不无奈排塘,这无疑于雪上加上霜。
      要知道,孢子虫感染一般是在5~10月,其中7~10月最活跃。感染孢子虫的对虾,前期无明显的感染症状;中期的个体表现为行动缓慢并伏底,清晨常浮至水面,摄食减少,反应迟钝,应激能力下降,易患病;后期可发现群体内病虾体型大小不一,极大地增加了养殖成本。
      而造成孢子虫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苗种本身染病;第二,水源携带病菌;第三、天气波动较大。
      据了解,福建90%的小苗主要由海南和湛江提供,而今年9月份,海南、湛江等地遭遇台风侵袭,这很可能导致当地虾苗的质量受到影响。

 


      近期福建地区的部分海域就已检测出相关致病孢子虫,含量达到了10的三次方水平。水源中大量携带病菌也会大大提升虾塘致命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肝肠孢虫的潜伏期较长,当天气波动较大时,随着对虾的体质变弱,也会孢子虫入侵虾体内,增加发病概率。
      面对孢子虫,许多养殖户往往手忙脚乱,尝试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孢子虫的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很难被彻底消灭,往往效果不佳。
      而有的养殖经验贴会建议养殖户进行多做检测,多做消杀,多选好苗。这些建议没有错,但问题在于,传统土塘养殖受自身场所开放性与水源控制性的限制,客观环境的不稳定,即便苗种再强,用药再频繁,也难以抵御自然界菌群的时刻入侵。

 


      那么,面对孢子虫病感染,养殖户只能听天由命?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广东地区发病率吗?为什么那的发病率较低?
      这正是小棚室内养殖对室外环境的物理阻隔,有效降低了经过空气传播的菌群。
      当室内养殖与循环水净化系统结合起来后,将更大幅度降低孢子虫对水生物的侵害!
      而这,正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通过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的完整循环水处理系统,,可以过滤各类引发水质败坏的有毒物质,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

 


      并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解放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等限制,实现养殖品种的跨地域、跨季节养殖。
      具体到防控孢子虫的感染上。首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往往会设置源水系统,对从外界引入的池水进行多级过滤和消杀,以保证外来活水的干净。
      同时,在养殖池内部进行循环运行的水体,同样会采用微滤机、蛋分、生化器和臭氧、紫外两套水质净化和杀菌系统,将水体中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资和细菌进行消灭。
      可以说,这两套源水和水质净化系统,就能有效杜绝养殖水体中的病菌感染。
      而在天气波动上,由于循环水养殖模式往往采用室内养殖,一方面能够物理隔绝自然界中漂浮的或依附在其它物质中传播的细菌。

 


      另一方面,室内养殖可以有效保温,再配合上温控系统,可以保障养殖场内的温度始终处于虾类生长的温度,避免因天气波动造成了虾类体质下降,给有害细菌以可乘之机。
      据悉,目前国内包括山东、广东、江苏、四川,甚至内蒙古、新疆等内陆地区均已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这在给当地海鲜市场带来物美价廉的新鲜食材之外,也带动包括CATAQUA在内的循环水设计、设备制造团队的发展,为更多养殖户带来抵御孢子虫病菌,减少养殖损失的先进水产养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