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养鱼场的水突然变色,一定要及时清理,不然血本无归!

2024-09-06 15:34:01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进入9月,气温渐渐回落。

      7、8月带给养鱼场高温和溶氧的压力,终于告一段落。

      但不要高兴太早,因为进入9月,伴随着温度的下降,鱼池内的藻类又活跃了起来!

      特别是一种名为“裸藻”的单细胞生物,这种生活在地球上已有5亿年的生物,它们通过细胞分裂繁殖,靠二氧化碳和水生存,排出氧气。

 

 

      裸藻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35℃,尤以8、9月份生长最旺盛。

      裸藻在水中会呈现绿色、蓝绿色、红褐色、酱油色四种颜色,当初次爆发时会呈现绿色,随着繁殖数量增大,会呈现蓝绿色。当鱼池水质极富营养化时会呈现酱油色,而当鱼塘水质较为清瘦时,则会呈现红褐色。

      所以,老水产人根据裸藻爆发时的水色变化总结出了“晴红阴绿”、“昼红夜绿”、“朝红夕绿”的经验。

      这种藻类具有趋光性,且喜欢生长在静水,且水中有机物丰富的养殖水体中,当养殖水体的pH值为6.5~8.5之间,即呈酸性时会大量爆发。

      同时,当裸藻大量爆发时,会成批覆盖在水面上,使水与空气的接触减少。同时,由于裸藻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一般昼夜之间就会使裸藻大面积死亡,而死亡的裸藻被分解后,会分泌出毒素溶入水中。

 

 

      显而易见,裸藻的爆发不仅会影响鱼池水体的溶氧量,导致鱼虾的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而且裸藻大量死亡后分泌出的有毒物质会使鱼虾中毒,甚至超量的裸藻还会导致鱼池的生态系统崩溃,致病细菌大量繁殖,同样使鱼虾患病,从而大量死亡,血本无归。

      裸藻不仅在大多数的土塘养殖中会爆发,甚至在一些露天的循环水养殖中也会出现。

      面对藻类爆发,传统的防治方案无非是生物、物理、化学“三板斧”。

      生物方法,就是在种植水生植物,或者培养其它对鱼虾不那么有害的藻类,还有就是混养一些滤食性鱼类,比如鲢、鳙、罗非等鱼类。

      物理方法,就是勤换水,勤在每日中午开增氧机,定时清理池塘底泥,人为让水池流动起来,保持水质清新,。

      化学方法,则主要是调节水体pH值,定期向水中泼洒相应的制剂,如絮凝剂、消毒剂、灭藻剂等。

 

 

      这些防治手段,虽然有效,但问题也很明显:一来十分吃养殖户的经验,没有个几次赔本经历,哪里能懂其中的防治细节;二来不论哪种防治方式,鱼池水质必定与周边生态环境迥异,一旦排放就是污染环境。

      所以面对传统的防治方式,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新的养殖方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实现养殖与藻类防治的同步进行。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减少水生物病害;同时,更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养殖物种跨地域跨季节养殖,减少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

 

 

      具体在防治裸藻上,首先工厂化循环水模式,通过封闭的养殖空间,杜绝了鱼池与自然界的接触,这便能大幅度抵御藻类以各种途径进入鱼池的可能。

      其次,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后端的各项水质处理设备,不仅能将产生水质富营养化的“元凶”——各类有机物,滤除出养殖水体,同时还能将水体中出现的氨氮、亚硝酸盐、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生化过滤、曝气滴流的方式降解,使得水体失去了藻类赖以生存的营养。

      再次,工厂化循环水模式,还能通过设置增氧曝气系统、杀菌消毒系统、温控系统,让养殖水体控制在水生物适宜的水温和溶氧环境中,并杀灭可能出现的各种细菌、藻类,还鱼池一个干净清新和循环重复利用的水质。

 

 

      正是如此,目前国内的江苏、海南、广东、山东等水产养殖优势地区陆续走出一批成功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更带动了包括崇睿在内的国内外循环水设计、设备制造团队的崛起,以更好的产品,推动水产养殖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