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刚开始,台风爆发疾病驾到!水产人该怎么预防?

2024-09-03 17:54:42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没想到啊没想到,9月才刚刚开始,一波水产人的“噩耗”接踵而至。
      据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台9月2日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已在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约230公里的海面上生成,预计“摩羯”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并将于5日前后进入南海北部海面,影响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局部地区会引起狂风暴雨, 甚至爆发洪涝灾害。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台风到来之前,水产人们必须立刻行动,及时加固鱼塘,防止暴雨洪水淹塘毁塘;及时处理鱼塘水质,更换新水,放置水质监控设备,预防暴雨带来的pH值波动、水温波动和水体含氧量的波动。
      当然做到这些并不算万无一失,因为伴随着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那些危害水生物的病毒细菌,会趁机进入鱼塘,在鱼塘内潜伏,一旦鱼塘的水质水温达到它们繁殖的最佳环境,便会立刻爆发,使养殖水生物患病死亡,造成损失。
      那么我们肯定要了解,在9月的水产疾病,哪些疾病比较棘手?
      首先是鱼类疾病中,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鮰类肠败血症和锚头鳋病危害较大。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多数淡水鱼类,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

 


      细菌性肠炎病,主要针对草鱼、青鱼,鲤、鳙类鱼类也有一定概率感染。水温在18℃以上病情开始流行,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通过空气和水源传播,死亡率较高。
      鮰类肠败血症,该病虽然仅针对鮰鱼类,但从苗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时间长,发病水温为24℃~28℃,发病时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而且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主产区爆发概率极高。
      锚头鳋病,这是一种对各龄淡水鱼类都可造成危害,尤以对种鱼危害最大的疾病,水温在12℃~33℃期间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全国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广东、广西和福建较为严重。

 


      其次在虾类疾病中,白斑综合征、对虾肠道细菌病这两种多个月份均会爆发的病害,9月自然也会有几率爆发,特别是在养殖池水质变坏时,当温度在18℃以上时,极容易爆发。
      此外,在蟹类中,9月多爆发河蟹肠炎病,此病常在雨或高温季爆发,爆发原因常见于水质恶化,底质败坏,投喂的饵料不新鲜等。
      面对这些疾病,除了控制好池塘水质外,还要加强对投喂饲料、增氧设备、营养剂,甚至是养殖场地的防控,保证池塘水质和水温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池内溶氧量足够充足,增强水生动物体质,提高抗病力。

 


      当然,这些预防工作,不仅耗费财力,更对水产人的养殖经验提出高要求。毕竟能有效预防病害的经验,恰恰是经过多次的损失和失败才得到的。
      成本着实高昂。
      所以,在如今的水产养殖中,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来稳定水质、预防病害,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新办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减少水生物病害;同时,更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养殖物种跨地域跨季节养殖,减少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

 


      毕竟,封闭式的养殖场所,稳定可靠的水质处理系统,充足的增氧曝气设备,这些功能,恰恰能有效抵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对池塘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在阻隔外界细菌入侵养殖池的同时,还能有效灭杀水体中滋生的各类有害细菌病毒,让病害与养殖场彻底说拜拜。

 


      而这,正是包括崇睿集团在内的国内外循环水设计、设备制造团队所要做的事,尽最大的努力,缩减水产养殖中的“靠天吃饭”,让水产人们的辛劳不再“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