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2.3%!对华海鲜出口连创新低下,日本水产如何自救?

2024-08-12 17:02:03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沉寂许久的日本海鲜,最近又有了新的消息。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和其他食品出口额出现4年来首次下滑,同比降低1.8%,总出口额为7013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额骤降43.8%,仅为784亿日元,其中海鲜出口额“断崖式”下降92.3%,仅35亿日元。

 

 


      由于出口跌幅过于“惨淡”,一度日方舆论的高度关注。《日本时报》表示,日本食品、水产品出口额持续走低,主要与中国去年8月发布的日本水产品“禁令”有关。
      日本广播协会(NHK)分析称,中方对于核污染水排海的“制裁”使日本得不偿失。例如,日本去年同期对中国大陆的扇贝出口额为223亿日元,今年的出口额则为零。

 

 

      日媒称,尽管日本政府鼓励本国水产品转移出口目的地,寻找新的水产销售市场。如让越南代替中国大陆成为扇贝加工地,使日本对越南扇贝出口额增长7.9倍;或在包括瑞士等欧洲国家的各类活动大力推广本国的海产品。

 

 


      但即便如此,这些措施依然无法弥补日本水产业的巨额损失,甚至还有不少网民留下“最后受苦的只有日本渔业从业人员”、“不知这种推销方式是否有用”、“怎么不卖给日本国会议员?”等等言论。
      虽然作为一海之隔的中国人,我们无需为日本政府因为一己私利导致本国水产业崩溃,抱有任何的感情,但仍可以从中观察,在面对不可逆的生态污染之后,日本水产行业会如何自救?
      在小CAT看来,至少到现在,日本政府除了想方设法对外开拓新市场,消化自身天量的海产库存之外,也在采取,利用包括工厂化循环水模式,尝试以陆地养殖方式代替传统的海洋养殖方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减少水生物病害;同时,更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养殖物种跨地域跨季节养殖,减少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
      今年5月,陆基三文鱼公司Proximar Seafood在日本的陆基循环水三文鱼养殖项目传出消息,其在日本富士山地区养殖三文鱼的项目,项目第一期已于去年成功投产,第一批成品鱼收获将在今年9月进行,预期产量在4,700吨。

 

 


      此外,该养殖场的第二、三组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运作。
      而在上个月30日,日本四国铁路公司(JR Shikoku)宣布进军陆基鲑鳟鱼养殖业。据悉,该公司的陆基试点项目位于熊本县八津市,计划从今年8月份开始试养一批帝王鲑,预计12月份进行第一次收鱼,产量在6-8吨左右,目标销售额为1亿日元(66.5万美元)。

 

 


      根据该公司公开的信息表示,该项目安装有6个养殖水池,每个直径5米,可养殖500-600条三文鱼。今年是试养的第一年,将尝试养殖帝王鲑,未来业务将视情况扩大至其他品种,如虹鳟。
      从这些企业采用陆基循环水系统进行海鲜养殖的方式,可以看出,日本水产业界在面对当前的困境之下,也在试图采用新技术、新的养殖模式进行行业自救,并找到水产行业的破局道路。

 

 

      巧的是,中国在循环水养殖技术上,相比于日本不论在技术积累,还是在项目规模上,均走在日本的前面,甚至还有包括CATAQUA等国内专注于循环水系统设计、设备研发的团队,其产品正走出国门,在全球水产养殖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