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三文鱼困难重重?难点虽在攻克,但趋势依旧乐观!

2024-08-05 17:01:21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想必关注循环水养殖的业内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了。
      上个月,丹麦知名陆基水产养殖设备制造商Billund Aquaculture正式申请破产。
      Billund称,虽然尽管过去的一年运营情况良好,但先前的业务遇到太多挑战,我们很难找到足够的资金来开展新项目,也很难继续经营下去。

 

 


      有业内人士认为,Billund在公告种提及的“先前业务”,或是与美国陆基三文鱼公司Atlantic Sapphire的纠纷。
      2022年,Atlantic Sapphire佛罗里达基地发生重大事故,造成500吨大西洋鲑死亡;今年1月,该基地再次发生温控问题,导致最近一批三文鱼的“早熟”率居高不下,影响今年上半年的产量。
      Atlantic Sapphire将其归咎于设计上的缺陷,并在二期项目开发中放弃与Billund的合作。受此影响,Billund在寻找新资金来源构成了太大阻力,最终导致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
      相似的消息,国内也在上演。
      7月24日,陆基三文鱼生产商Nordic Aqua Partners(NAP)在挪威证交所宣布,其宁波工厂设施受土臭素(geosmin)污染,被迫降级出售190吨即将收获的大西洋鲑,或导致巨额亏损。
      NAP称,因于水体净化装置的超载,约有190吨即将上市的三文鱼内脏土臭素浓度升高,虽然这种化合物对人体无害,但会影响三文鱼口感,不适合作为人类食品。

 

 


      NAP表示,水体净化设备也从侧面说明三文鱼生长良好,下一步将重新清洗装填水体净化设备,并将新的三文鱼将转移至新设备的水池内养殖。
      一月之内,两起消息,必然有网友发出评论,看衰循环水养殖三文鱼的模式。
      难道循环水养殖模式,真的止步于此?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点上,小CAT可以从三个观点来解释:
      首先从技术上看,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模式,该系统由净化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和杀菌消毒系统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杀灭水体中滋生的各类病原体,减少水生物病害;同时,更能模拟各类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养殖品种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养殖物种跨地域跨季节养殖,减少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

 

 


      具体到三文鱼这类鲑鳟鱼类的养殖上,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封闭场所,模拟环境,水质净化,自动投喂等一系列的装置,可以完全创造出适宜三文鱼的生长生存环境。
      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巨额损失,一方面,是人类对现有鱼类养殖经验,特别是采用循环水系统养鱼的经验仍在摸索之中。
      以三文鱼为例,即便人类对该鱼类,在实验室循环水养殖阶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操和案例经验,但随着人类对该鱼类的商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必然会出现原先在实验室阶段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新问题。

 

 


      对此,作为新型的养殖技术,必然需要收集这些新诞生的问题,利用生物学、物理学、经营学等多个维度的知识,不断交叉应用,这是必须直面,并攻克的难题。
      其次,从市场供应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传统野生三文鱼的捕捞同样面临的减产涨价波动。
      据俄罗斯渔业机构7月下旬分别发布的预测公告显示,2024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太平洋三文鱼捕捞总量在32万吨左右,同比去年60.9万吨下跌了47.4%。
      俄远东渔业公司表示,堪察加的粉鲑产量预测越来越糟糕,去年14艘大型捕捞加工船大约生产了2.6万吨粉鲑,而今年只派出了一艘,仅加工300吨。

 

 


      在美国,2024年野生红鲑累计捕捞3,020万条红鲑,这一数据同比去年超4,000万条的捕捞量,下跌24.5%。更为重要的,今年美国红鲑捕捞规格明显偏小,并不适用于许多增值产品的加工。
      作为全球两大野生鲑鳟鱼类的捕捞大国,美俄产量的大跌,必然会影响今明两年全球鲑鳟鱼类的上市价格,何况,目前阿拉斯加销往欧洲的红鲑价格早已比去年同期上涨25%左右。
      再次,从行业前景来看,价格的上行波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已经是许多养殖商及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认定的“共识”。
      毕竟相比于野生捕捞的不确定性,利用新技术进行养殖的模式,可控性更稳定,产量和效率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7月30日,日本四国铁路公司(JR Shikoku)宣布进军陆基鲑鳟鱼养殖业。据悉,该公司的陆基试点项目位于熊本县八津市,计划从今年8月份开始试养一批帝王鲑,预计12月份进行第一次收鱼,产量在6-8吨左右,目标销售额为1亿日元(66.5万美元)。

 

 


      根据该公司公开的信息表示,该项目安装有6个养殖水池,每个直径5米,可养殖500-600条三文鱼。今年是试养的第一年,将尝试养殖帝王鲑,未来业务将视情况扩大至其他品种,如虹鳟。
      此前,日本就已吸引全球多个三文鱼养殖团队,在多地建厂启动路基循环水养殖三文鱼的项目。如Proximar Seafood在日本富士山地区的三文鱼养殖项目,已于去年成功投产。
      此外,包括CATAQUA在内的国内循环水设计、设备制造商,也陆续收到来自日本三文鱼团队的合作邀约,在日本建设新的陆基循环水系统养殖三文鱼。
      可以说,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必然伴随着新问题的诞生,新难题的困扰,有的团队会在这些困难中,难以支撑,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这并不可耻,相反,更应该是向这些“跌倒”的前辈执以敬意,正是前人踩入坑,后来者才有机会去攻克难题,为水产养殖行业,甚至是全人类的农业发展注入新希望。
      你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