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水产人,多少都听说过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危害性。
确实,氨氮是鱼类产生废物的主要构成物质。比如饲料残饵、粪便。这些废料残留在水体中,会被水内的微生物反应而产生氨氮、亚硝酸盐,从而通过鱼的鳃呼吸进入其体内。
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过高,则会对鱼产生毒性,造成病害死亡。
面对氨氮、亚硝酸盐肆虐的有毒污水,在循环水养殖中是如何应对?
这就不得不提起循环水系统中的核心处理单元——生化过滤系统。 生化过滤系统通过在池内培养硝化细菌,以微生物代谢分解的方式,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物分解,转化为了相对无毒无害的硝酸盐,而产生的氮气及其它废气则在后续的曝气等循环处理过程中,从水内分离。
一套完整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化过滤系统是重中之重的设计流程,甚至其它参与养殖废水处理的单元,如微滤机、蛋分、砂缸、曝气盘等设备,只是为了减轻生化过滤系统的处理负载。
但即便有了其它设备的辅助,培养生化过滤系统内的硝化细菌,依旧是个痛点。
原因在于,当前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于培养硝化细菌的主要方式,仍是在系统内的原生环境下进行培菌,每培养一次硝化细菌,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
较长时间的等待,不仅延长了循环水养殖渔场的养殖周期,更重要的是,培菌阶段所耗费的水、电十分可观,对于养殖户而言,是实打实的成本,无形中推高了运营成本。
更让养殖户感到困扰的是,生化过滤系统的培菌并非一劳永逸。当一季的鱼类养殖完成,所对应的生化过滤系统就必须清理再重新培菌。如此来回清洁培养,对于养殖场的运营者而言,又是一次可观的成本支出。
因此,很多循环水养殖场在进行多次的养殖运营后,会发出灵魂一问:
我的水电费到底都花在了哪里?
那么,面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化过滤系统的培菌困境,就没有更效率的办法解决了?
诶,这就不得不提到,CATAQUA最近的一项研究发明了。
上个月,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再度传来喜讯,由CATAQUA申报的《一种生化处理菌种的培养装置》(专利号ZL20232311109.4)通过审查,正式获授实用新型专利!
该培菌装置分为菌群培养池,以及上方的操作平台两个主要部件。在菌群培养池中可设置从当地获取的清洗泥土进行培养;操作平台上设有通气装置和加药装置,用于观测、培养操作,通气装置和加药装置分别与菌群培养池连通。
通过这套“生化处理菌种的培养装置”,CATAQUA就想到了一种新思路,就是:
利用这套专门用于培养菌群的装置,将硝化细菌提前置于该装置内培养,实现硝化细菌长期不间断培养,以及培育完成后的保种操作,保证菌群随取随用。
同时,培菌完成再转入生化过滤系统,可将原本需要1~2个月的培养时间,缩短至几天,从而加快生化过滤系统的培菌速度,缩短整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投入运营时间。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而能与时间赛跑,节省运营成本,对于养殖户而言就是最佳的运营方案。
而且,相比与常规生化过滤系统那庞大的规模,这套“生化处理菌种的培养装置”,体积小巧,便于搬运,养殖户可基于自身所在地域的水文环境,培养适宜的硝化细菌,并在适当的时机投入过滤池中。
更为重要的是,“生化处理菌种的培养装置”可与循环水养殖主系统分开进行,独立运营。这意味着,培菌养殖与鱼类养殖的流程可以同步进行,当前一季的养殖结束,对生化过滤系统进行清理之后,即可将装置内完成培养的菌群,同步投入生化过滤系统,无需等待就能无缝衔接新一季的养殖!
如此高效的培菌策略,不仅提升养殖和运营的效率,一年多季的循环水养殖不再是奢求。更为重要的是,这套装置为养殖户们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而这,必然能提升循环水养殖品种的竞争潜力,扩大养殖户的养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