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迈入2024年的我们,正陆续收到2023年的数据报告。
对于水产行业而言,更不例外。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水产品贸易月度监测报告(2023年1-12月)》,汇总了2023年我国的水产品贸易情况。
本次数据共分为五个部分,2023年中国水产品累计进出口额396.49亿美元,同比下降6.5%,累计进出口总量为871.7万吨,同比上升5.9%。
其中,累计出口额198.71亿美元,同比下降12.0%;累计进口197.77亿美元,同比下降0.3%;累计净出口0.93亿美元。
累计出口370.2万吨,同比上升0.1%;累计进口501.5万吨,同比上升10.6%。
具体到水产品的出口品种上,2023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金额和出口量牢牢被水产品制品、软体动物和冻鱼这三类占据。
那么,我国的水产品,都是被谁买走了呢?
小CAT翻了翻买家目录,果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水产品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为日本、美国和韩国。
特别是日本,2023年中国出口至该国的水产品产量为49.9万吨,占总出口量的13.5%;出口额则达到了33.2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6.7%。
具体来看,2023年,日本最青睐进口中国的水产品分别为:水产品制品,232.3千吨;软体动物,63.9千吨;甲壳动物,17.0千吨;藻类,22.4千吨;以及腌熏鱼,9.9千吨。
出口如此,那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又是什么情况?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自日本进口水海产品及制品3.5亿美元,比上年同比下降39.2%,占自日农产品进口总额25%。其中,贝类及制品1.8亿美元,同比下降47.8%,鱼类及制品1.2亿美元,同比下降25.9%。
可以说,2023年,中日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其中原因并不意外,自去年8月,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排放福岛核污水入海,导致该国生产的水产品及制品遭到了沿岸国家的抵制。
截止目前,包括中国在内,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甚至远如瑞士、科威特、塞内加尔、巴拿马等19个国家以食品安全及环境问题而抵制。
甚至在去年12月底,日本曾召开旨在扩大农林水产品出口的内阁会议,计划将本国严重滞销的扇贝出口至韩国和欧盟,然而该计划曝出的第二天,就得到韩国政府“无论日方计划如何,韩方将保持进口管制”的表态。
自家的水产品不仅卖不出去,内销更是难以为继。
据海外社交媒体公布的消息显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直接冲击了日本商超的水产销售。不仅标有福岛标签的水产品打“骨折”出售均无人问津,甚至直接还影响到非福岛地区的日本水产从业者,其水产品纷纷被退订。
日本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业已导致民众用“脚”投票,选择购买进口水产品,而这也使得日本成为2023年中国水产品最大买家的原因之一。
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中日在政经方面的摩擦不断,总体上日本进口中国水产的趋势也在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日本水产品的出口额同比下跌10.3%,出口量同比下跌6.4%,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无节制的排放,核污水必然顺着洋流污染整个太平洋,无一幸免。
是自愿承担风险食用水产品?还是负起责任治理海洋环境?亦或者是选择新的养殖技术路线?
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或许是在可见的未来,能解决因海洋污染导致的水产品安全的方案之一。这是一种由净化、温控、增氧和杀菌消毒等子系统组成的,通过完整的循环水处理设备,滤除水质中的有毒物质,并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能实现跨地域跨季节的环保养殖。
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如今早已走入中国的许多省份,为那里的人们供应上了原先只能在海边才能吃上的大虾大鱼。
不过,循环水养殖终究只是一种技术,TA无法代替人类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这份长期责任。
毕竟,面对自然环境,人类需要拯救的,有且只有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