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为什么有的养殖池消毒常常无效?

2024-02-18 17:15:08 发布来源:崇睿技术

 

       消毒,不论在传统土塘养殖,还是在如今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流程。消毒系统不仅可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鱼类染病的风险,同时也能预防养殖池中的传染病,组织养殖池的大面积死亡。
       但是,总有养殖朋友反馈,为什么自己的养殖池明明进行了消毒,还是有鱼类死亡呢?
       今天小CAT来聊聊这个话题。

 

 


      1. 养殖池中有哪些病害?
       在如今水产养殖中,我们面对的病害主要来自两种类型:无机物病害和有机物病害。
       而在有机物病害中,又分为细菌、病毒、藻类这种微生物病害,和寄生虫病害。
       比如:革兰氏阴性或革兰氏阳性细菌、孢子、原生动物(Zoothanium)子、包膜或未包膜的DNA病毒、包膜或未包膜的RNA病毒、真菌、霉菌或寄生虫。
       造成疾病的传播机制也有很多,如遗传、患病个体、甲壳类动物、人为的影响、饲料、水源等。
       2.消毒的使用标准
       目前市面上,针对不同的养殖模式,则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
       传统土塘养殖或一些大棚养殖,主要采用各类杀毒剂,但此类消毒剂仍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
       低粘度杀菌活性低(如果使用时间长,效果不像最初那么好);抗菌谱不够广,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消毒剂组合使用,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同理,即便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UV及臭氧设备进行消毒,同样存在养殖户跳过消毒前的清洁步骤导致消毒效果下降;一些可能携带病原体物件进入养殖场内如:营地之间的工人、送货卡车、池塘和池塘之间的物品、料台等等。
       可以说在消毒方面,只要一点点的细节没有注意,就会给疾病于可乘之机。

 

 


       3.对养殖池消毒的正确步骤
       当我们搞清楚导致消毒没有效果的原因之后,就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了。
       首先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清洁。
       如果是传统土塘,一般会在投放鱼苗之前,采用清塘,全池泼洒消毒剂,对水源进行净化,尽可能消灭池塘中的病菌。
       当然,传统鱼塘由于与外界接触紧密,难以完全消杀养殖池病菌,故而在后续养殖中,不断利用消毒剂进行消杀,使池水处于较低的病菌状态,已经是最佳的情况了。
       而对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由于可以实现养殖池与外界环境的隔离,所以初期的清洁就显得十分有效,一般在设备完成安装后,可使用蒸馏水进行清洁。
       其次,就是针对消毒设备选择。

 

 


       一般而言,传统土塘则主要以消毒剂进行杀菌。由于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故而轮换的使用消毒剂是当今的常见做法,但这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殖户首先应选择,对微生物有抗性的广谱消毒剂,比如:细菌(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寄生虫都有作用的消毒剂。另外,不引起耐药性的混合型消毒剂,也是当今不错的选择。
       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由于会设计UV和臭氧,这两套设备会对尾水中的病菌进行无害化处理,相比一般消毒剂效果要好。所以如果出现消毒效果不佳,应首先排查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新。

 

 


       虽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对细菌、病毒的消毒效果极佳,但面对寄生虫和藻类的防止手段就有些棘手了。藻类尚可以利用除藻剂进行消杀,但要注意的是,在利用除藻剂灭藻时,应暂停循环水系统一段时间,避免除藻剂对后端生化系统内的细菌的消杀。
       此外,在结束除藻启动循环系统时,也应暂时让水体跳过生化系统进行循环水,待含有除藻剂的水体被不断稀释后,再重新接入生化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工厂化循环水系统在面对寄生虫攻击时,目前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大多数循环水系统通过阻隔养殖场与外界的联系,对引入的源水进行水质监测,某些情况还会对养殖品种及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消毒,避免携带外界寄生虫进入养殖场。
       综上,在水产养殖当中,消毒是预防鱼虾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消毒效果不及预期的时候,应及时排查,做出判断,并尽早调整消毒方式,这是减少养殖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