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10月3日专题报道《八年坚持恢复种群,多方合作「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2015年,由中国企业家发起的「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 (TAKE ME HOME)」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项目,在黑龙江省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和抚远市大马哈鱼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三家项目执行机构的坚持下,通过与地方渔业主管部门和放流站合作科学放流等多种方式,保护与恢复中国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的大马哈鱼种群资源,已成为多方合作创建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典范,并在2021年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天航表示,大马哈鱼虽小,但事关中国的自然生态、渔业资源的保护。保护中国大马哈鱼有助于修复生态环境,增加旅游价值,同时恢复大马哈鱼种群资源更是鱼源国的责任,而这样的责任能巩固中国的渔源国地位,保障国家海洋权益。
大马哈鱼是一种淡水出生,海水生长的鱼类,该鱼类寿命3至5年,在进入繁育期后会洄游出生流域进行产卵,并在繁育后死亡,由于该鱼类只有一次繁育周期,这也导致其自然繁殖成活率远低于人工增殖放流。
近八年来,在我国的生物学团队、公益组织、官方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合作下,秉承着对大马哈鱼的科学养殖、孵化、放流,终于让这一鱼类重新在黑龙江、图们江、绥芬河等流域重新见到这一鱼类的活动与繁殖,更得到当地渔民的支持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