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科院海洋所孙建明团队牵头完成的“智能化过程控制循环水养虾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孙建明介绍,他们采用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在水质产生不良结果之前,就介入进行水质的净化。对水体中的有机颗粒物进行实时去除,以实时解决一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水质处理滞后和难度大的难题。
据悉,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实现三大创新:
一、创建的新型循环水养虾系统实现了“清水”循环水连续养殖,具有稳定性、计划性和标准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特征,每年可养殖8茬南美白对虾,单产达17.8公斤/方;
二、创建的新型温室和设备能量智能化管控技术,实现养殖水升温太阳能利用率提高30.4%,水处理设备运行能耗降低27.4%,大幅降低了循环水养虾运行成本,显著减少了养殖碳排放;
三、构建的成套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实现尾水滤渣收率91.8%,滤渣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尾水资源化利用减少氮排放87.2%,同时增加了养殖尾水处理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化循环水养虾该工厂化循环水养虾系统,不仅通过高度集成的养殖设备协同运行,以达到生产更高效、更可控的高科技养虾模,同时也能一定程度降低循环水养虾的运行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使之综合成本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已是全球最大的虾类养殖品种,此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合高密度养殖等优良特点,且消费需求逐年增加。但受限于土地、气候、病害、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养殖模式已难以适应持续化发展的要求。今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的通知》就对虾苗的育种提出了攻关计划。
可以预见,具有高度可控性的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养虾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据孙建明介绍,目前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虾规模约800万方,其中60%以上在山东。然而工厂化养虾仍以换水方式为主,循环水养虾模式占比不足1%。工厂化循环水养虾因其风险可控、水质清洁、产品绿色、节水节地等显著优势必将是产业发展趋势。
前年开始,正大、海大、通威等水产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此外,包括崇睿集团在内的专注工厂化循环水研发企业也在持续推进工厂化循环水养虾,颇受风投的青睐。可以说,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正成为水产养殖的一条“新赛道”,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循环水养虾很快将理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