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养殖人总会感慨,水产养殖也是“靠天吃饭”。
确实,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养殖中,一片土塘,一条河流,看似完成了养殖场的搭建,但室外天然的环境,存在着无限多的水质污染因素,甚至老天的一场雨,都是引发水质恶化的“罪魁祸首”。
很长时间以来,水质恶化这只“拦路虎”困扰着千千万万养殖户,“调水养水”则成了养殖户必须时时刻刻都要面临都问题。
正所谓养鱼养虾就得先养水,人们不同的时期运用智慧研究出各种解决水质恶化这一问题的方法,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中“调水养水”的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变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水产人的“养水”方法主要是向水体投放各种畜禽的排泄物作为有机肥料,补充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以达到肥水目的。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补充肥源的方式肥水。
随着化肥的应用愈加广泛,人工配合饲料迅速兴起,通过向水体中投放富含藻类和微生物的复合肥料进行养水。此种方法虽然能满足养殖水体各种藻类和微生物的需求,但是大量的残留与营养富集会导致水体藻相失衡,例如水体残留过多的有机物及其在降解过程中生成过多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不利于养殖生物生长。
也正是如此,在养水的过程中,也同步引入治理水质恶化技术,生产出的各种降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设备,顺利完成养殖水体中的物质循环,以达到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目的。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正是一种将传统开放水体的水产养殖模式升级为可控环境养殖的系统。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由养殖池、颗粒物去除、生物降解、气体脱除、杀菌、增氧、循环驱动等模块构成,通过一套完整的系统不断循环处理养殖水体,保证水池水质恒定保持在适应鱼类生长的环境中,可控且高效。
崇睿循环水养殖系统(RAS)项目展示
例如,养殖水体中常出现的氨氮,它既是水体中的营养素,让水体富营养化,同样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水体中的高致毒物,对鱼类有毒害。
氨氮通常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于水中。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甚至继续转变为硝酸盐。由于鱼类粪便、残饵、淤泥等物质都存在鱼池底部,正常情况下鱼池底部水体缺氧,这为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存在和产生创造了条件。
崇睿循环水养殖系统(RAS)项目展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养殖过程中会发现,池塘水体为何越养水越酸,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出现鱼类中毒死亡的情况。
而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就拥有处理氨氮及硝酸盐等有害物的能力,通过循环水泵的作用下不断更新,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设备,滤除水体中的有机代谢物、菌类以及各类无机合成物,从而保障水质符合鱼虾等水生物健康生长。
同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还能搅动水池流动,呈现持续旋转的状态,让养殖鱼类在水池中持续的运动、生长,由此得到肉质更为紧实、鲜美且几乎无腥味的水产品。
可以说,循环水养殖系统(RA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水产养殖行业的痛点,已是我国如今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之一。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专注于设计、制造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新兴企业,厦门崇睿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正是国内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先驱者、推广者之一。拥有一支囊括机械、电气、自控、水处理技术、水质监控、水产养殖技术等各行业的高科技团队,积极向国际市场进发。
崇睿循环水养殖系统(RAS)马来西亚项目养殖实景
2017年,位于马来西亚一家养鱼基地厂房,8套直径5.4m * 高1.4m的圆形池子整齐地分布着,每个池子里都放养着红罗非鱼。据该基地工程师陈先生介绍,该养鱼基地运用的养殖正是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每个池子可以养殖5千尾红罗非鱼,1尾鱼苗长到0.5公斤以上就是成品鱼,大概需要8-10个月。
陈先生作了对比,采用传统的养鱼方式,1亩鱼塘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产量是3000公斤左右;而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后,同样的养殖场地,在一个养殖周期内的产量是30000公斤,等于传统养鱼方式的10倍。而且一个人可以管理数个鱼池,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
崇睿循环水养殖系统(RAS)马来西亚项目养殖实景
更为重要的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的应用下,如今该养鱼基地还可对鱼池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测,掌握鱼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不仅精准施策防治疾病,更能实现不同的池子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鱼,实现智能化养殖。
陈先生表示,自当年11月养鱼基地投入使用,时至今日,基地运作始终良好,稳定为当地提供新鲜鱼肉,不可估量。
当然,循环水养殖系统(RAS)在养殖中的技术优势不仅仅局限于治理水质,在喂养、照明和颜色、微生物生物群落控制等多个养殖流程上都有更新和改进,这将提高循环水养殖的整体养殖效率,并扩大循环水养殖系统设施的规模,降低养殖成本,让水产养殖不再“靠天吃饭”!